中國的科學與技術
(2010.10.08.)
** 簡儀 **
(感謝鄧戍雄大哥提供此張照片)
最近科博館 導覽解說組 安排的教育訓練是 中國的科學與技術
新同伴導覽志工 認真學習其中 準備著驗收成果
這一次我就輕鬆多了 因為92年入館時 這個單元 我就驗收過了
對於選讀自然科學 較愛生物化學的我
對於中國歷史這一區域 我是很薄弱的
所謂 活到老 學到老
92年入館時 我就刻意選擇了 這個單元
是接受新知挑戰 也是學無止境
趁著新同伴導覽志工 如火如荼 努力準備驗收
大家研究討論著 問題衍生還真是多多
特別是 古時的天文科技 真是難以想像與理解
再度邀請 館內專家 簡正忠老師 特別為我們
現場演繹 渾儀與簡儀
這一天 重拾自己的中科筆記 好好的再與大家
再複習 再充實 再補充
中國科技 真的可以說是 成就非凡
待有空 在阿玉的導覽天地 再就個別的 中國科技發明
一一作介紹 再分享
◎◎◎◎◎◎
老祖宗的智慧與結晶 在此廳入口處
科技年代表
從石器時代到清代的一些科技發明
利用圖片或文字 記錄在上面 從中取樣作為展示品 在後方展示
◎◎◎
※ 以渾儀的模型 簡正忠老師 為大家解說演繹 ※
※『渾儀』結構為內中外3層功能不同的儀器組成 外層是固定不動的六合儀 由子午環 (天經) 、地平圈 (地渾) 、赤道圈 即天經與地渾連結而成 中層為三辰儀(赤道.黃道.白道等環) 內層為可繞極軸東西向轉的四游環和可南北轉動的窺管 (望筒) 所組成
※一堆圈圈環環 搞得暈頭轉向 唯一不會忘記
『窺管』...以管窺天
※ 簡儀
由於『渾儀』一堆圈環相互遮擋 元代郭守敬 進行革命性改革
※ ※ 赤道環.百刻環
※元代郭守敬 取消了渾儀中的白、黃道環
並且分解為二個互相獨立結構簡單的 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
將窺管改成窺衡 另增加立運環而創構『簡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