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苗寨。吊腳樓



期盼已久的貴州行即將出發了


過去曾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才可以細細品味苗族吊腳樓木建築


及其巧奪天工的自然原味


如今即將身歷其境,待我貴州行回來後


再與大家


分享


。。。。。。。。



 


     這棟30多年的吊腳樓外觀,遠看覺得厚實質樸,走近才知是中國歇山式

穿斗挑梁木架杆欄式建築,取名"吊腳樓"是因為苗寨居民


大都在叢山峻嶺中,需將賴以維生的農田地


作優先開發耕種


再將剩下的不良耕地斜坡有效利用


造就出因地制宜的


"吊腳樓"



 



所謂"吊腳"只為了修整3070度的陡坡,以增加上層居住空間的寬敞


並解決地陡又少的困境,而向上增取可用空間的住屋建築


其最底層皆是上、下兩層平台,一面斜坡整平在上,一面架空在下


如都市中的車庫位置


但架空上方外圈乃是中層垂下的柱筒


側看懸空柱腳猶如在半空中吊著


可謂名符其實的


"吊腳樓"



 



外型雖然簡潔卻很實住,底層為畜牲圈舍及堆放柴火和肥料的地方


中間為一般住屋只有三開間,是全家主要的活動空間


堂屋位在正中央,如同現在的客廳,並在此設立祖先牌位


依各家需求規劃為臥房、廚房、烤火間、存物間等


 


再上一層為兒童房、糧倉、晒衣等頂層空間,最後往上還有個天層


可存放穀物或晒衣的閣樓。總坪數約85坪 ,高度8米 多


看似正正方方的格局,其實屋脊及屋簷的線條是優美的拋物曲線


有著漢朝的韻味,不似唐代及日本式仿唐


以拉出直線為美的象徵


 


甚至木材的接縫,都須擦亮眼睛努力尋覓,才可找到接點


絕對不浪費原材料,用心組合粗細大小皆異的杉木


就須靠師傅的慧眼及巧手合作


 


除此之外,更有令人驚艷的雕飾細活,圓潤有型的金瓜優雅地垂掛在


吊腳柱下,好像豐收飽滿瓜果般的誘人


鏤空的木雕窗花,充滿曲折迂迴的細緻精美,隱隱約約訴說著


歲月時光的風華過往


台灣多半是西式小木屋,以及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和式木屋,可以一窺


木屋的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