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年前活躍水陸兩界蛟龍再現科博館 ~ 12月11正式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團隊繼歷年來膾炙人口的「與龍共舞」、「飛天恐龍」等精彩特展之後,經過兩年半精心規劃,即將自


1211日 起在第四特展室推出


《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



 


來自四大洲七個國家總計超過二百件的珍貴原件化石、栩栩如生的


復原標本和張力十足的想像復原圖,將為觀眾揭開這些活躍在


兩億年前水陸兩界蛟龍的神秘面紗,一場由魚龍、蛇頸龍、滄龍和


海龍等中生代水棲爬行動物,以及陸棲的恐龍與翼龍


共同領銜的演化大戲,將正式登場!


 


中生代海棲爬行動物與新生代的鱷群,是二億年以來汪洋中的蛟龍


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牠們多次穿梭游走於兩界之間,艱辛地


嘗試登陸成功,又匆匆地重新下海


這些重返水域的類群中,爬行動物於二疊紀早期,第一支


中龍迅速重返水域,成為湖泊中游行的水棲動物


 


接續下水的是三疊紀中期的幻龍類群。其後,分別演化出魚龍、


腫肋龍、海龍、蛇頸龍,以及最終在白堊紀晚期重返水域的滄龍家族對古生物學家來說,這是演化大戲中最迷人的劇碼!


 


《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堪稱為科博館近廿年來累積的國際級蒐藏珍品及重要研究成果的具體呈現,同時獲得民間私人博物館及


業餘蒐藏家慨然出借許多化石原件標本珍品


共同展示在超過兩百件的化石精品中,有來自中國的


「鄧氏貴州魚龍」


摩洛哥「扁掌滄龍」、宛如尼斯水怪的「蛇頸龍」


堪稱全世界最完整的近六十件貴州龍群化石



以及在澎湖西嶼


地區沉睡了一千六百萬年後,終於在2006年發掘、修復,並由


科博館古生物學家研究復原長達 五公尺 的「潘氏澎湖鱷」復原標本


這不但是亞洲地區迄今所發掘到在原地埋藏最完整的鱷類化石


也是台灣地區迄今最古老的脊椎化石標本



 


《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以八幕劇的場景佈局,包括:


系譜、地質時間與板塊運動、游走於兩界之間、鱷形動物群


蜥鰭動物類群、魚龍類群、海龍類群與滄龍動物類群


並透過精緻展示呈現及深入淺出的解說內容


呈現


「科學之真」與「藝術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